业务“包来包去”,劳动者求助《劳动报》讨9200元酬劳,记者却遭老板侮辱谩骂!

业务“包来包去”,劳动者求助《劳动报》讨9200元酬劳,记者却遭老板侮辱谩骂!

facai369 2024-10-18 娱乐 289 次浏览 0个评论

拖欠劳动报酬!

不签劳动合同!!

更不缴纳社保!!!

《劳动报》记者前往调查,

老板不但拒不配合,

还在电话里对记者

肆意谩骂侮辱!

近日,这起由《劳动报》报道的

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事件

受到全网关注。

业务“包来包去”,劳动者求助《劳动报》讨9200元酬劳,记者却遭老板侮辱谩骂!

事件回顾:

员工求助《劳动报》

工作两个月被欠薪9200元

10月9日,陈女士找到《劳动报》投诉称,她所服务的上海境远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拖欠其2个月工资,且至今没有与她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

据了解,陈女士的直属领导,也就是自称为该公司设计总监的朱先生,其实是上海坝零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境远公司仅仅是合作关系,不是该公司员工,却一直以境远公司的名义安排她工作

这让此前不知内情的陈女士,一度失去了维权方向……境远公司不认账,应该向谁确认劳动关系和主张劳动报酬?

陈女士无法证明她实际接受境远公司的管理,但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在工作期间,持续接受朱先生的直接工作安排。

陈女士与朱先生微信对话截图

业务“包来包去”,劳动者求助《劳动报》讨9200元酬劳,记者却遭老板侮辱谩骂!业务“包来包去”,劳动者求助《劳动报》讨9200元酬劳,记者却遭老板侮辱谩骂!业务“包来包去”,劳动者求助《劳动报》讨9200元酬劳,记者却遭老板侮辱谩骂!业务“包来包去”,劳动者求助《劳动报》讨9200元酬劳,记者却遭老板侮辱谩骂!

连日来,

记者在帮助陈女士

讨要劳动报酬的过程中,

遭遇推诿甚至谩骂侮辱

调查进展:

三方协商未果

朱先生玩“失踪”

对记者污言秽语不断

10月10日,公司负责人吴店长表示对此事不知情,坚称“我们公司没有姓朱的”。具体情况她要向境远公司总部许总汇报后给出答复。

10月11日,吴店长反馈称,朱先生代表坝零公司,与境远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明确,朱先生所在公司招聘人员的薪资、社保等一切责任由其自行承担,与境远公司无关自2024年6月1日起,负责本市范围内的市场营销推广,开发本地家装市场。9月5日,双方又签订了有关“视频内容策划制作”方面的合作协议。9月27日,双方签订解除合作协议。

吴店长指出,朱先生不能打着境远公司的旗号招聘任何人,因为他所招聘的员工都由他自己发工资。她同时向记者承诺,会与陈女士进一步沟通,协助陈女士解决与朱先生产生的薪资纠纷

10月11日,记者拨通了朱先生电话,准备对相关事实作进一步求证,但记者刚表明身份就被挂断电话

记者再次拨通朱先生的电话,一再表明来意是调查事实,朱先生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对记者开骂,污言秽语不断,并扬言记者有本事可以报警,态度十分蛮横。

在记者的反复督促下,10月12日,境远公司的吴店长给记者发来消息称,已和陈女士协商好,10月13日前她能拿到拖欠的劳动报酬总计9200元。

当天下午,吴店长通过微信向记者表示:“今天一天都没有联系上朱先生。”吴店长称,在朱先生这位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境远公司将钱给到陈女士,就会造成境远公司和陈女士存在关系的误解。

10月13日,吴店长称朱先生依旧联系不上。记者遂将情况告知陈女士。她表示,当天多次在朱先生所在的业主设计施工群中看见其发言,并称其出现在长宁区黄金城道99弄虹桥城市花园的一处施工现场

记者随即将这一线索告知吴店长,吴店长立刻表示“我们没有任何他的工地”,后记者将带有“境远装饰”四字的现场照片发送给吴店长,表示只是告知朱先生动向,吴店长随即称立刻派人前往

10月14日,在记者再三追问下,吴店长反馈称已和朱先生约好,于10月15日三方协商解决

10月15日,出尔反尔的朱先生再度爽约,委派他人告知,只愿意给付4000元,且陈女士收到钱后,需签署《自然人合作终止协议》,不得仲裁、起诉,及在各类公开媒体等处发布一切与朱先生有关的事项。陈女士对此不予认同。

最新进展

截至发稿前,

境远公司回应称,

公司一直积极配合处理陈女士一事

自10月15日以来无法联系到朱先生

并表示将对朱先生给境远公司

造成的名誉损失进行追责

境远公司还表示,

早在今年9月29日,

公司已经根据协议向朱先生所在的坝零公司

转账设计费、服务费等总计5万元

其中包括了应给员工的薪资等。

境远公司认为,陈女士的薪资应由朱先生给付

今天(10月17日),

记者了解到,

劳动监察部门已经关注到此事,

正在调查。

工会已介入调查,

并表示愿意向陈女士提供法律援助

社长有话说

不少企业为了缩减用工成本会采用包括不限于不签署劳动合同或直接签署民事合同、通过合作、外包、层层分包意图混淆劳动关系等手段,来逃避用人单位责任

劳动者在求职应聘时屡屡“踩坑”,不仅没有获得招聘时承诺的优厚待遇,还常常因为无法证明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而在维权中受挫。

欠薪走到哪里都不占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捍卫公共利益是新闻媒体的职责,记者正当的采访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劳动报记者:李成溪

转载请注明来自语言学习,本文标题:《业务“包来包去”,劳动者求助《劳动报》讨9200元酬劳,记者却遭老板侮辱谩骂!》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