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加福民青年教师团队宣布了一项创新成果:他们研发了新一代植入式脑脊接口设备,旨在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重获站立和行走的能力。该项目名为“植入式脑脊接口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制”,在一项拥有约1400个参赛作品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荣获优胜奖,并预计在年底启动首次临床试验。
当前,脊髓损伤的治疗因神经损伤的不可逆性而面临局限。但近年来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特别是脊髓硬膜外电刺激技术被发现能有效激发神经肌肉活动,对运动康复产生积极影响。2023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Grégoire Courtine博士团队通过脑脊接口技术,成功使四肢瘫痪患者能够自主行走,甚至促进了损伤脊髓区域的神经再生,为患者带来无需外部刺激也能控制瘫痪肌肉的可能。
加福民团队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解决现存技术在脑电解码精确度、脊髓神经个性化重建及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的不足,开发出具有高精准、高效率、高度集成及低延迟特性的新一代脑脊接口技术。
为精确刺激脊髓神经根并重建行走步态,团队利用先进成像技术和自建算法模型,成功创建了个体化的脊髓神经根3D模型,并将其数据开源,助力神经康复领域的研究。同时,他们结合多种监测技术,构建全面的步态数据库,实现了步态的实时高精度追踪,为脑脊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该团队还创新性地设计了一体化颅骨植入式设备,集脑电采集与脊髓刺激功能于一体,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还极大提高了脑电信号处理的速度和稳定性,使得脊髓损伤患者的行走更加接近自然状态。
经过四年的综合研究与实验验证,团队已在动物身上成功验证了概念,正筹备与顶尖医疗机构合作,计划于年内启动临床试验。未来,加福民教授还将继续探索更多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调控技术,包括开发穿戴式设备和多模态运动监测系统,以期更广泛地缓解此类患者的康复难题及其社会经济负担。
转载请注明来自语言学习,本文标题:《复旦团队脑脊接口研究获突破 脊髓损伤患者行走希望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