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艺菲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赵琼
立冬,夜晚,山间气温骤降,变得愈加寒冷。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弯月,眼前是一片片漆黑的树林,杂草、灌木、树枝夹杂其中。
巡护队4名成员兵分3路——陈磊手持长矛,带着7条猎犬扎进树林,地毯式地搜寻野猪踪迹;徐达拿着短刀站在不远处的小路上,听着动静,准备随时上前支援;副队长张财良与队员徐文龙盯着热成像无人机里野猪的运行踪迹,实时通过对讲机为前方提供信息。
“汪汪汪……”一阵阵狗吠打破了山谷间的宁静,张财良知道,这是“头狗”小黑发出发现野猪的信号。
在外界眼中,这支队伍带着几分神秘和传奇色彩,其全名是南昌市野生动物种群调控巡护队(以下简称巡护队),是南昌市唯一一支在护农、护林的同时,依法进行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调控狩猎活动的队伍。
11月7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跟随巡护队,和队员们一起上山、进林,巡逻搜捕那些毁坏农作物、危及村民安全的野猪。
现场
眼下,野猪种群开始育肥,为过冬做准备。进入秋冬季后,山里的食物减少,野猪下山觅食就逐渐频繁,水稻、红薯、花生等秋粮作物都是野猪爱吃的食物。
11月7日,巡护队接到村民徐勇发现野猪踪迹的线索。两天前,徐勇在赣江新区直管区新祺周管理处南坪村,看见10余头野猪在农户的红薯田里翻地刨食。巡护队决定立即前往南坪村寻捕野猪。
猎捕野猪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该有的装备要有,长矛、短刀、红外热成像无人机、猎犬定位项圈、带有猎犬定位及指南功能的对讲机等;猎人、猎犬也是关键,副队长张财良带领3名队员,以及7条分别负责找野猪的“头狗”、咬住野猪的“咬狗”、拖拽野猪的“拖狗”。简而言之,狗负责把野猪咬住,巡护队员负责补刀。
15时,巡护队一行4人抵达红薯田,与发现野猪的村民沟通后,通过观察野猪脚印、判断野猪去向。陈磊熟练地放狗、拿上对讲机和长矛,扎进田边的树林里,寻找野猪踪迹。记者“跟班”同行。
趁着天亮 沿着野猪活动痕迹寻捕
出发前,队员徐文龙看着记者穿着冲锋衣、牛仔裤、布鞋,提醒道“你穿这一身肯定不行”,当时记者并未在意。进入树林,起初林间还有一条踩出来的小路,不算难走。没走几分钟,路边杂草、灌木开始变密,慢慢将原本的小路淹没,人需要将树枝拨开,俯身从底部较为稀疏的地方钻过去。越往深处走,长满倒钩刺的藤蔓、有着芒刺的“粘人草”都透过衣物扎得人生疼。
队员们并未因环境恶劣停下脚步,他们一边观察地面上野猪留下的痕迹,一边留意“头狗”追踪气味的方向,以此判断野猪去向。一路上,走在最前面的陈磊大多时候是沉默的,只会不时吹口哨,引导7条猎犬往同样的方向走;不时拿出口袋里的对讲机,向张财良汇报一线情况。
同行的徐文龙则拿着运动相机,拍摄一路上野猪留下的痕迹,不时向记者介绍:“像这种两指宽的脚印,一般是小猪的;三四指宽的脚印是大猪的,体重一般在三四百斤”“这个粪便也是野猪留下来的”......
因距离村民发现野猪的时间已经过去两天,野猪活动的范围也发生了变化,给搜寻工作增加了难度。
走了近1小时,两名队员发现一处水塘边留下了较为新鲜的野猪痕迹。“水边的泥土比较湿润,留下了很明显的野猪脚印,还有打滚的痕迹。”通过勘察周边环境,陈磊决定往山顶走。
“这种天野猪喜欢躲在草堆里,暖和。之前我在山顶附近山坡的草堆里发现过野猪,野猪的生活习惯是这样,在一个地方生活后,即便被赶走,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回来,因为这个地方的生存条件适合它。”陈磊说。
张财良与徐达听闻情况,随即跟上来会合。在翻过几个山坡后,到达了之前发现野猪的山坡,陈磊带着猎犬先行探路。
17时许,太阳逐渐西落,山坡下不时传来犬吠声。突然,对讲机里传来陈磊的声音:“小黑把野猪顶住了!”其他队员立即往山坡下赶。
陈磊说,是“头狗”小黑率先发现了野猪的位置,听到小黑的吠叫后,陈磊把另外两条“拖狗”放出去支援,但没想到野猪还是跑脱了。小黑随即奔出去,继续追逃窜的野猪,10分钟不到,小黑第二次发现了野猪的踪迹。
为了拖住野猪,小黑不停地冲着野猪狂吠,陈磊赶到时,小黑已经“顶”住了野猪,正当他掏出长矛准备刺向野猪时,“咔嚓”脚底不慎滑倒发出的声音引起了野猪的警觉,它再次逃跑。
对陈磊来说,刚发现的这只400多斤的野猪明显超出了预期。“如果放狗下去,一定会死狗,这样体积的野猪通常需要7条狗来制服,但这次只有4条在附近。”
在车上,张财良对这次抓捕野猪行动复盘:“这次信息情报不准,如果知道是400多斤的野猪,我们应该多带几条狗。”不过,队员们并未因此沮丧,“晚上是抓野猪的黄金时间,它们喜欢晚上出来觅食,更容易被狗发现。”陈磊说。
摸黑寻猪 热成像无人机锁定位置
晚饭过后,巡护队再次踏上了寻野猪的行程。
晚上8时30分,新建区邹家垄。当红外热成像无人机在天上探照时,陈磊手中的遥控器清晰反映村子的地貌环境。“找到猪了,有4头!在菜农的大棚里。”大家盯着画面,画面中,正在移动的4个白点就是陈磊口中的野猪。
锁定野猪出没的地点后,一行人驱车来到菜地附近。停车、熄灯,陈磊穿戴好夜间的装备后,跟着猎犬一起冲进丛林。“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不要开灯。”徐达提醒记者。山间没有路灯,为了不惊扰野猪,一行人只能凭着月光摸黑前行。在林间小路上,徐达拿着短刀站在离陈磊不远处的小路上,听着动静,准备随时上前支援。张财良与队员徐文龙盯着热成像无人机里野猪的运行踪迹,实时用对讲机为前方提供信息。
夜晚视线不佳,记者很快与徐达走散,便沿着原路返回。临近晚上10时,徐达返回原点,他告诉我们,刚刚已经发现野猪,但还是让它给跑了。“地上还可以看到野猪的脚印,是只40到50斤的小猪。”
巡护队又准备转战下个地方。晚上11时,根据无人机探照的信息,巡护队在附近村子发现了3头野猪。这里是一处采石场,斜坡陡峭居多,放出几条猎犬后,巡护队员们也相继上山,可惜这次还是让野猪逃走了。
与记者们的沮丧相比,队员们反而越来越有干劲。事实上,抓野猪是个体力活、技术活,也算是个运气活,抓不到野猪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陈磊说,师父张财良告诉过他“有野猪在总有机会”,至少狗没有受伤。
队员:最小年仅25岁最大59岁
2023年12月8日,原南昌市护农狩猎队升级更名为南昌市野生动物种群调控巡护队,同时挂牌设立南昌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经开救护站。这是南昌市第一个县(区)级野生动物救护站,也是南昌市唯一一支在护农、护林的同时,依法进行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调控狩猎活动的队伍。在对野猪进行种群调控的同时,他们还会救助野生动物,这次行动他们就发现了多枚捕兽夹。
当天的抓捕行动从下午3时持续到次日凌晨4时许,为了不惊扰野猪,除了抓捕点位变换能够乘车,其他的路都要靠脚走。一天下来,记者已经记不清进了多少片树林,爬了多少山坡,走了多少路,一双白布鞋已经黑得不成样子,衣服裤子上也满是被扎破的小洞和残留的树叶……但对于巡护队队员来说,这些已是常态。
“我们见过六七十岁的老人辛辛苦苦种的农作物,野猪一去全部被毁坏,老百姓只能坐在田埂上哭。”提起野猪对农作物的毁坏、对村民安全的威胁,几名队员很是气愤,“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知道种粮食不容易”。
2022年11月,一头成年野猪闯入江西师大瑶湖校区;2023年4月,一头200多斤重的大野猪闯进南昌县的一家彩票店内;今年10月,一头体重约200斤的野猪突然出现在进贤县街头,造成4人受伤……或许在外界眼中,这支巡护队带着几分神秘和传奇色彩,但在近几年南昌市发生的野猪“下山入城”事件中,都有这支巡护队的身影。
巡护队现有护农狩猎队队员21名左右,参与此次捕猎行动的4人均是主力队员,他们都是基于兴趣和热爱加入这支巡护队,为老百姓提供公益巡护服务。如今,这支队伍依然每天走在山间地头,野猪出现在哪他们就追在哪。
吃晚饭的时候,闲谈中记者得知,陈磊才25岁,他的师父张财良已经59岁,即将退休;另外两名队员徐文龙、徐达分别是26岁、39岁,他们分别从事传媒、物流行业。
张财良是队里的核心人物,也是队里的老猎手,外号“豺狼”,豺狼是野猪的天敌。他的微信签名“在外‘财狼’,在家灰太狼”。当天时针刚过零点,张财良便接到了爱人的电话,“你是越来越晚了,到现在还不回。”言语中带着责备,实际上是担心张财良的安全。“他们抓到凌晨三五点是常有的事,我现在是零点前必须回家。”张财良笑着说。
猎犬:巡护队最重要的“战友”
在巡护队基地,有50多条猎犬,其中成年猎犬有40余条,幼犬6到7条。一般成年猎犬体重在40斤到50斤,而它们的敌人野猪体重是他们的几倍,轻则100斤,重则400多斤。
比特犬是猎犬的主要品种。这类犬种战斗力强,一旦与野猪搏斗,它们丝毫不会怯场,巡护队中的猎犬大多数身经百战,身上的伤口成为荣誉“勋章”,不少的猎犬可能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巡护队平均每个月会牺牲2条猎犬。”陈磊说。这也意味着,一年下来,有20多条猎犬伤亡。优秀的猎犬在市场上是稀缺品,价值高达数万元,巡护队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寻找各种品种优良猎犬,购买猎犬费用是巡护队最大的开销。
2岁多的小黑是队里的主力选手,是一只纯比特,去年7月加入了巡护队。黑色的皮毛下有着十多处白色伤疤。这是一年前与野猪搏斗时留下的,虽然伤好了,但再也长不出新毛。平时看起来性格温顺,一旦上了“战场”,它便会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在抓猪方面,小黑就是‘天赋型’选手。”陈磊评价道。
不是所有的狗都能叫“头狗”,这是专指能第一时间发现野猪的“搜狗”。小黑成为“头狗”是个渐进的过程。以前一发现野猪,小黑总第一时间就冲上去,和野猪搏斗,最后弄得伤痕累累,后来它也学聪明了,等到巡护队或者帮手到了后再去战斗。一次次锻炼下,很快练就了“找猪”的本领。
“现在10次抓猪可能9次是小黑最快发现的,而且它的耐力特别好,总是能把野猪牵制住,甚至将野猪追得精疲力尽。”陈磊说。小黑与其他队友们已成功抓捕200多头野猪,成为队里能力出众的“头狗”。因为搜捕能力极强,甚至别的猎队三次想花重金将其买下,最高开价到了5.6万元。在小黑成为“头狗”之前,队里最被看好的“头狗”叫“黑龙”。它是队里最早的猎犬之一,凭借极强的嗅觉能力,能够快速发现野猪的踪迹。但今年7月在安义县抓捕野猪时,它被野猪獠牙刺穿了胸部,经过一个月的救治最后还是离世;“白虎”是队里最强的“拖狗”,不仅是能找猪,而且战斗力不俗,最强战绩是单狗对战一头180斤野猪,哪怕肠子都拖地但一听到其他伙伴的信号,它又想站起来加入战斗;小黄则是队里最顽强的猎犬,肋骨、下巴被野猪咬断后,被带回队里救治康复后,重回与野猪搏斗的战场。
“每只猎犬都在抓捕野猪的战场经历过九死一生。”陈磊说。在抓捕野猪时,如果没有把握,我们不会轻易让他们去与野猪搏斗。为了增加猎犬的战斗力,改良猎犬的基因,巡护队花重金从美国采购了3只普罗特。7岁的凯特是其中之一,也是队里年纪最大的猎犬。如今凯特的“二代”已经成为抓野猪的候补猎犬。
巡护仍在继续,仍有数不清的猎犬前仆后继加入与野猪的搏斗当中,对巡护队来说,它们不仅仅是猎犬,更是“战友”。
转载请注明来自语言学习,本文标题:《南昌一地突发,深夜搜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