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放飞了30万只蚊子,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在广州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有一群“专业放蚊子”的人已经连续七年放蚊子,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登革热。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10月14日至20日全市新增497例登革热病例,较前一周增加60例,其中本地病例431例。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清除蚊虫滋生地和使用杀虫剂是常见的防控方法。
然而,在峡石村,专业团队通过每周放出三五十万只蚊子来防控登革热的传播。这种“以蚊治蚊”的生物防治技术已实施了七年,至今全村未发生一例登革热病例。
记者来到峡石村,见到了这个团队。研究员甘任贤从便携式冰箱里取出一个透明塑料盒,里面装有大约3万只雄蚊。随着温度回升,这些蚊子很快活跃起来。打开盒盖后,密密麻麻的蚊子飞向大自然,场面震撼。
这些蚊子是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的雄性白纹伊蚊,被称为“益蚊”或“绝育雄蚊”。当这些雄蚊与野外的雌蚊交配后,雌蚊所产的卵将无法成功孵化,从而减少白纹伊蚊的数量。由于雄蚊不叮人、不吸血,长期投放益蚊可以大大降低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有效防控登革热的传播。
当天,甘任贤和同事在峡石村内的多个地点共放飞约30万只“益蚊”。这些“益蚊”在野外的生命周期大概是一周,因此在4月至11月的登革热高发期内,他们每周会放飞30万至50万只“益蚊”。
项目团队还同步开展防治效果监测。成志华更换了一批诱蚊诱卵器和成蚊诱捕器,通过分析抓捕的成蚊种类和数量,了解当地的蚊子种群结构和密度变化趋势。自2018年起,峡石村开始试点“以蚊治蚊”项目,至今已进入第七年,辖内白纹伊蚊的控制率常态化超过90%。
峡石村背山面水,地理位置特殊,村集体收入低。年轻的带头人朱杰湧决定引入这项生物防治技术应对白纹伊蚊。起初,村民们对定期释放上百万只蚊子持怀疑态度,但经过多次宣传和互动体验活动,村民们逐渐接受了这一方法。第一年村里没有再发生登革热病例,村民们亲切地称呼研究人员为“蚊佬”。
今年暑假,峡石村还将“以蚊治蚊”防控登革热纳入了研学课程体系,受到青少年的欢迎。甘任贤表示,这种方法仅针对特定区域内的白纹伊蚊,不会对其他蚊种产生影响。目前,团队正在探索新的方法,通过放置“扩散站”来降低成本并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转载请注明来自语言学习,本文标题:《广州一男子放飞30万只蚊子 以蚊治蚊防登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