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唐山、福建厦门、辽宁盘锦等多地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10月22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10月20日晚至21日下午,渤海和黄海中北部各潮位站在没有明显天气系统的情况下,普遍出现了80至160厘米的异常增水现象。辽宁省沿岸的多个潮位站达到了当地红色警戒潮位,而河北秦皇岛市、唐山市以及山东烟台市则达到了橙色警戒潮位。天津市、河北沧州市、山东潍坊市和威海市的潮位也纷纷达到了黄色警戒线。此外,早在19日中午,江苏南通沿海也出现了红色警戒潮位的情况。与此同时,长江口以南沿海并未发现异常增水的迹象,且我国及全球其他海域在同一时间段内也未出现类似的异常现象。
本次异常增水的过程不仅强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在渤海沿岸,约1米左右的异常增水现象持续了超过20小时,并与天文高潮叠加,导致21日凌晨辽宁省多个潮位站达到了破历史记录的高潮位,辽宁、河北、天津等地甚至出现了海水倒灌的情况。这类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异常增水现象目前在国内外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根据自然资源部专家的分析,此次异常增水主要是由外海大范围风暴潮波的震荡回流和天文高潮叠加引起的。具体来说,10月18日至19日上午,由于冷空气和出海气旋的共同作用,渤海湾、莱州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发生了一次强风暴潮过程。紧接着,19日下午至20日白天,渤海沿岸出现了最大超过100厘米的持续减水现象,导致大量海水在外海堆积。到20日晚至21日清晨,堆积的海水在震荡回流时与当地的天文高潮叠加,最终引发了辽宁、河北和天津等地的沿岸潮位普遍升高。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自然资源部已于10月21日启动了海洋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派出了5个专家组分别前往辽宁、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协助地方核查部分岸段的异常增水情况,指导开展灾情调查和评估工作,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此次异常增水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为未来的海洋灾害应对提供了新的警示。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沿海地区可能会面临更为频繁和复杂的海洋灾害,相关部门需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确保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转载请注明来自语言学习,本文标题:《多地异常增水海水倒灌 应急响应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