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黎巴嫩景色秀丽、环境优美,尤其是雪松自然保护区,使人流连忘返。凭借其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有利位置,黎巴嫩繁荣发展,一度被誉为“中东瑞士”,也有文学作品将其描述为“阿拉伯世界里惹人喜爱的地方”。而今,这个“处于全面战争边缘”的国家却只剩下苦难。
黎以冲突持续一年多
以军地面军事行动导致局势急剧恶化
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真主党不时向以色列北部发动袭击,以军则空袭和炮击黎南部目标进行报复。当地时间9月17日黎巴嫩发生寻呼机爆炸事件后,黎以冲突陡然升级。
当地时间9月27日,以色列战机对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黎巴嫩真主党总部发起空袭,导致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丧生。
10月1日,以色列军队进入黎巴嫩,时隔18年再次展开对黎地面行动,打击真主党军事目标。真主党副总书记卡西姆则发表视频讲话,誓言将抵抗并保卫黎巴嫩,做好持久战准备。
10月11日,黎方发布报告称,黎以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已遭受9588次袭击,造成共2229人死亡、10380人受伤。
△黎巴嫩民众记录自己在空袭中度过的一晚
在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普通黎巴嫩人究竟状况如何,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的生活?现年37岁的艾利·法哈特曾亲历在黎巴嫩境内发生的多场冲突。本轮冲突开始后,他也收集了大量民众在黎境内的视频和照片。从这些视频、照片和法哈特的讲述中,我们了解了一个真实而又触目惊心的黎巴嫩。
△黎巴嫩侨民艾利·法哈特于迪拜接受总台记者采访
金融危机不断加剧
国家经济活动陷入瘫痪状态
2019年,黎巴嫩爆发史无前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后,至今未走出困境。
2020年,黎巴嫩首次出现主权债务违约。同年8月,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重大爆炸事件,爆炸产生的巨大蘑菇云至今仍如阴霾一样笼罩在很多人心中。
2021年,黎巴嫩国内通胀率飙升,本国货币急剧贬值,政治僵局和延迟的金融改革极大阻碍经济复苏的前景;而外部俄乌冲突的升级,则进一步冲击本国的粮食安全。
2022年,黎巴嫩的通货膨胀率达171.21%,位居世界第二;国内失业率高达29.6%,近80%的黎巴嫩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黎巴嫩民众购物时携带的大量现金
2019年,美元对黎巴嫩镑的汇率曾稳定在1美元兑换1500黎镑左右。短短的三年多之后,美元在平行市场对黎镑的汇率已突破1比10万,最高时曾达到1美元兑换12万黎镑。很多人在银行账户上的存款几乎荡然无存,曾经构成黎巴嫩经济支柱的中产阶级几乎消失。
时间来到2024年。
尽管冲突在10月前主要发生在黎巴嫩南部,但在各国去年10月调整旅游警示,建议本国公民“避免前往”后,黎巴嫩全国旅游业遭受断崖式下降。在黎以冲突升级前,酒店业的客流量在工作日已经史无前例地减少了80%,在周末会下降30%至50%。
黎以冲突升级以后,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基本停滞。据艾利介绍,“现在不像疫情时期,人们不能居家办公,大部分人甚至不能待在家里。大多数公司完全关闭,以降低风险。”
摇摇欲坠的经济状况叠加不断升级的区域冲突,如今黎巴嫩本身的电力供应更是十分堪忧。黎巴嫩电力基础设施在1975年至1990年的内战中损毁严重,在冲突加剧前,黎巴嫩唯一的国营电力公司仅能保障约4到6小时的电力供应。而如今,保障1到2小时的供电已是难得。
△黑暗的城市之中,空袭引发的大火格外刺眼
其余时间,人们只能依赖昂贵且污染严重的发电机。然而,在当前的冲突形势下,燃料短缺,柴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大面积城区陷入黑暗。
人道主义危机急剧恶化
物资严重短缺民众过冬堪忧
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显示,目前20多万人栖身于贝鲁特和黎巴嫩北部的973个官方避难所中,其中773个已超负荷运转。当地时间10月5日,联合国难民署表示,由黎巴嫩政府紧急事务委员会所临时设立的892个避难所,几乎已达到满载。
△黎巴嫩街头无家可归的民众
黎巴嫩的卫生系统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医院在药品和医疗设备短缺的情况下勉强维持运转,至少有10家医院遭到破坏,其中包括一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当地时间10月8日,世卫组织驻黎巴嫩副应急管理官员伊恩·克拉克表示,自9月16日以来,已发生17起针对医疗保健和医务工作者的袭击,造成65人死亡、42人受伤。
△黎巴嫩的很多建筑在空袭中几乎被夷为平地
艾利介绍说,由于政府无法控制价格,为数不多仍然开门的超市物价飞涨,尚有积蓄的人也很难买得起食物和生活必需品。
超市的供货量也严重不足,“人们顶多能买一瓶水,而不是一箱水。以色列切断了黎巴嫩通往叙利亚的主要通道,而这条通道平日里承担着重要的人流与物流的功能。”
目前,在贝鲁特的街道上,随处能见到无家可归的民众露宿街头。“我们不是在谈论穷人,我们谈论的是那些曾经住在漂亮房子里,上着学,开着车的人。他们五分钟前接到一个疏散电话,五分钟后,就会跑到街上,变成无家可归的人”,艾利说。
△10月贝鲁特的天气已经转凉,但很多民众由于匆忙逃亡,身上还只有单衣。
当地时间6日,黎巴嫩教育部表示,由于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冲突不断升级,出于安全考虑,黎巴嫩100多万名学生的新开学日期将被推迟至11月4日,未来还会根据局势变化继续调整开学时间。艾利介绍说,战争不像疫情,线上教育绝无可能,“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总台记者:如果你能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向世界其他地方传递一个信息的话,你会说什么?
黎巴嫩侨民艾利·法哈特:实话说,我很震惊在2024年我们仍然允许战争发生。我不仅是在谈论以色列,这让我很震惊,到2024年,我们依然无法沟通和对话。我很震惊,世界竟然在向一个国家提供资金去杀死其他人……
国内人才断层严重
国家重建前景堪忧
黎巴嫩本国人口约600万,却在海外拥有超过1500万侨民,是世界上鲜有的侨民人口多于本国人口的国家。冲突的升级令更多人不得不选择离开家园,引发更大的移民潮。即便战火即刻停息,人才的流失和劳动力缺口,也削弱了黎巴嫩从内部重建的能力。
在中东地区,黎巴嫩的医生、工程师、企业家、教师乃至艺术家都享有盛名。但遗憾的是,这些杰出的人才如今大多选择在欧美和海湾地区发展。艾利在十五年前决定离开黎巴嫩定居迪拜。父母起初并不支持,他们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希望儿子能留在自己身边。但在2010年,以色列和黎巴嫩士兵再次在两国临时边界发生交火后,父母的态度突然改变,庆幸他已经离开。
△贝鲁特国际机场周边地区近期曾多次遭以色列空袭
对于故土,艾利满是深情,“在海外取得成功后,自然希望能投资于黎巴嫩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他也感到无奈。“作为个体,我也希望自己的投资有所回报。如果我每次投资都因战乱而血本无归,我只能将钱投向其他国家。”
一边是不断离开的年轻人,另一边是安土重迁的年长者。艾利说,他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出于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即便局势动荡,也依然坚持留在原地。“他们担心离开后房子会被人占据,也担心如果所有人都离开,以色列会接管整个国家。黎巴嫩是他们的家乡,是他们的土地,是亲人朋友所在的地方,也埋藏着他们的根和记忆”。
国土之上无处可逃
战争给黎巴嫩人留下长久的伤痛
黎巴嫩的国土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冲突升级前,以军的空袭和炮击目标主要集中在黎南部,对首都贝鲁特等地的影响较小,很多人还可以向北逃亡。然而冲突的加剧让他们“逃无可逃”。
艾利特别提到,黎巴嫩民众对冲突的突然升级几乎毫无预料,黎巴嫩也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建有防空洞来防备空袭。当空袭来临时,大多数黎巴嫩人所能做的,只有祈祷。
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在孩子面前维持能够正常生活的幻象,成了每一个黎巴嫩父母面临的挑战。艾利说,今年8月他回到黎巴嫩时,就听到许多父母在安抚孩子:“别担心,炸弹不会打到我们;没关系,我们很快就能适应这一切。”
△战争留给黎巴嫩下一代的记忆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当地时间10月1日,伊朗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引发了黎巴嫩民众对他们国家可能被拖入另一场长期地区冲突的担忧。艾利说,黎国内问题已经让很多黎巴嫩人感到筋疲力尽,对于新一轮的危机他们更感担忧与恐惧。尽管如此,这个国家的希望和韧性仍在,“他们只是在等待,等待战争结束,等待去开启新的篇章。”
总台记者:尽管面临这些挑战,您是否在家乡看到了希望或韧性?
黎巴嫩侨民艾利·法哈特:是的,韧性肯定存在,希望肯定存在。你永远不会看到黎巴嫩人民感到绝望,他们会等待。作为黎巴嫩人,我知道他们只是在等待战争结束并开启新的篇章,他们会重新站起来……
转载请注明来自语言学习,本文标题:《黎以冲突加剧 如今生活在黎巴嫩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