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地区的寺院中,银杏树常常成为秋季的风景线。近日,在海淀区苏家坨镇的一处寺庙遗址,发现了两棵巨大的银杏树。这些树木是当地龙泉寺遗址幸存下来的“活文物”,均已达到一级古树标准但尚未挂牌保护。
10月29日,海淀区园林绿化局表示已注意到这两棵银杏树的存在,并正按照流程开展挂牌保护工作。
这两棵银杏树生长在西高东低的山坡上,仿佛两位携手相伴的老者,默默见证着岁月变迁。西侧银杏树主干粗壮,两名成年人难以将其合抱,其主干在2米到3米处开始分枝,形成庞大的树冠。东侧银杏树则由5根树干聚在一起,各自笔直生长,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五炷香”。
根据《北京市古树名木评价标准》,古树的确认和分级以树龄为依据,暂不能确定树龄的,按树木胸径确认并分级。经测量,西侧银杏树胸围425厘米,换算成胸径约135厘米,超出北京市银杏一级古树标准35厘米。东侧的“五炷香”胸径之和约270厘米,也远超一级古树标准。
这两棵银杏树或为龙泉寺的遗迹。据张文大走访调查,龙泉寺房屋毁于1947年,现仅存部分建筑遗迹。这两棵大银杏树是龙泉寺最显著的历史物证,能幸存下来实属不易。附近村民在银杏树附近取水,自然条件与龙泉寺之名基本吻合。此外,北青报记者在张文大的指引下还找到了多处建筑遗迹,包括阶梯状护坡、排水设施和跨涧石平桥等。
抗日战争时期,龙泉寺曾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联络点。1941年12月,英国学者林迈可携夫人和同事威廉夫妇转移至七王坟山脚下的龙泉寺联络点(俗称“五炷香”),等待八路军地下交通员的接应。次日,他们在八路军特派员肖方陪同下,沿秘密交通线进入平西抗日根据地。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刘卫东认为,古树名木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珍贵的生态、文化、景观和生物学价值。七王坟村西的两棵银杏树很可能是当地龙泉寺的植物地标,与佛教存在密切关系,可能栽植于明代。他建议文物部门和园林绿化部门将七王坟村西龙泉寺纳入调查范围,组织专家进行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语言学习,本文标题:《京西两棵银杏树有望挂牌保护 古树迎来新生》